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工程管理>库区工程

峡江水利枢纽“抬田”3.75万亩 耕地免于被淹 为全国之最

日期:2016-08-18 作者:jiangbo

大江网讯 记者喻云亮报道: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之一的峡江水利枢纽,将库区3.75万亩耕地抬高,使其免于被淹没,创造了全国最大面积“抬田”工程。据悉,该“抬田”工程可减少移民外迁约3万人。

“抬田”3.75万亩 面积居全国之首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吉安市峡江县境内赣江中游河段,该工程为省重点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目前江西省投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枢纽主体工程、7个库区防护工程和15片抬田工程。

为使工程又好又快建成,省水利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三减少一保障”(减少移民数量、减少外迁安置、减少耕地淹没、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指导思想,在全力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同时,创新性地开展抬田试验,并在抬田试验成功后在库区全面推广实施,抬田面积达3.75万亩,居全国最大。据悉,该抬田工程可减少移民外迁约3万人。

耕地抬高至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0.5~1.0m

峡江水利枢纽抬田工程主要是将水库浅淹没区域的耕地高程抬高至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0.5~1.0m,并对抬高后的耕地配套田间工程,完善农田灌排条件,使被抬高后的耕地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峡江库区抬田区域的农田,绝大部分为种植水稻的农田,极少量的耕地为其他农业生产用地,故抬田工程建设标准,按水田的农田标准设计。”抬田工程一位负责人说道。

“抬田”工程有四大成效

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姚毅臣表示,水利枢纽工程兴建,重点是移民,难点也是移民。既要保证工程建得成,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移民、妥善处理好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证库区社会稳定,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立脚点和出发点。“整个抬田工程减少了移民搬迁和浸没影响,减少了库区淹没处理投资。同时保护了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姚毅臣指出抬田工程有四大成效。

抬田工程有望成为稳产、高产农田

12月4日,记者在吉水县水田乡富口村“抬田”试验基地实地采访。记者了解到,在实施抬田过程中,江西省对富口村等多地抬田区进行试点试验,并开展课题研究,科学设置抬田的土层结构,合理控制基础料层、粘土层和耕作土层的厚度,耕地抬高后按高标准农田要求进行灌溉渠、排水沟等田间工程建设。

记者获悉,2010年课题组选择了吉水县水田乡富口村实验基地开展试验,抬田面积206亩,共分四块田块进行抬田,抬田高度0.2~4.0米,平均抬田高度2.5米,研究抬田示范区施肥量、土壤改良和灌溉方式对抬田示范区产量的影响,并跟踪测定抬田保水保土保肥性能和土壤及肥力演变规律。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发现,抬田后第一年粮食产量略有下降,第三年趋于正常(接近未抬田水平),由于抬田工程保持了土壤水肥、改善和提高了田间灌排条件。抬田工程有望成为稳产、高产农田。